惠州海灣大橋正式建成通車
2015-04-04
魏鋒惠州海灣大橋正式建成通車2123路建設/enpproperty-->????本網訊近日,惠州海灣大橋(原名范和港大橋)正式建成通車。這座大橋橫跨范和灣,造價近7億元,是一個可以抵擋7級地震、14級臺風的海上“巨無霸”。
????惠州海灣大橋全長2741米,主橋長604米,為雙塔單索面、墩、塔、梁固結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。建造這座橋,耗費基礎鋼筋2.2萬噸,混凝土基礎15.3萬立方米,樁基1.86萬米。這座大橋由中交二航局建造,大橋技術含量和造型特點在惠州首屈一指。
????生態(tài)井滿足淡水造漿
????惠州海灣大橋地處亞熱帶海洋高腐蝕環(huán)境,如何解決橋梁防腐是一個技術難題。
????“大橋有48組橋墩,我們在防腐蝕方面投入了2400多萬元。”項目總工程師黃成光介紹,橋梁的下部結構自下而上包括樁基、承臺、墩身三部分,根據與海水接觸的不同程度,采取不同的防腐工藝。樁基外圍一層鋼護筒將永久保留,而鋼護筒內部的樁基全部采用淡水造漿工藝,使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;在澆筑承臺混凝土時,則專門添加了新型疏水耐腐蝕材料克汰;對于墩身,則采用了透水模板布和硅烷浸漬等防腐方案。
????“在這些新型工藝技術的武裝下,大橋可抗7級地震、14級臺風?!秉S成光說,由于該橋所處海域溶洞密布,樁基施工遇到了很多困難,很多樁基的實際長度超過了設計長度,最深的樁深達百米。
????在樁基施工過程中,為滿足質量標準,需要用“淡水造漿”,但沿海地區(qū)嚴重缺乏淡水,項目地理位置又偏僻,如何收集和利用淡水成了一大難題。經多次調研,項目工程技術人員認為,綜合考慮當地海洋性氣候降水較多和地下水資源豐富的特點,采取沿溪筑壩蓄水、挖掘生態(tài)井汲水為主,輔以修筑溝渠集雨的方案,多管齊下,可以解決淡水的供應問題。
????創(chuàng)新設計安全節(jié)約
????在主橋前支點掛籃施工過程中,按照原設計,掛籃行走是通過人員在內側主桁前端操作實現的。為了安全,項目部仔細研究了設計圖紙和實體結構,經過反復嘗試,將原先人員在懸空平臺操作的掛籃行走改為在后端安全平臺上操作,極大地降低了人員高空作業(yè)的風險。
????在移動模架推進過程中,隨著引橋墩柱高度的增加,原來單純依靠吊車安裝牛腿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。主管移動模架生產的副經理石雅水,帶領團隊歷時3個多月自行設計制作出了一個懸臂梁吊架系統(tǒng),解決了牛腿安裝難題。由于該懸臂梁的外形像一條扁擔,因而取名為“扁擔梁”?!氨鈸骸钡恼Q生為工程直接節(jié)省成本270萬元。
????在移動模架轉場過程中,該項目又自主設計制作一套箱體支墩,完成了700噸的移動模架整體下放和提升工序,節(jié)省人工及措施費用135萬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