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,“超級高速”深圳機荷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力爭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。
隨著這一項目的開工建設,未來不僅將極大改善片區(qū)交通,建成后,駕駛員還將感受到滿滿的“科技感”,就在近日,中國公路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“交通BIM工程創(chuàng)新獎”大賽上,深圳 “沈陽至??诟咚俟泛邵曛辽钲跈C場段改擴建工程設計階段 BIM 技術應用”脫穎而出,喜獲BIM大賽一等獎。
深圳機荷高速改擴建工程將突破哪些技術難題?又有哪些“黑科技”亮相?建成后將如何提升出行效率?一起來看看詳細情況!
關于深圳“機荷高速改擴建工程”
“機荷高速改擴建工程”西起廣深高速鶴洲立交,對接在建深中通道,向東通過深汕西高速連接惠州及深汕合作區(qū),全長41公里,設計時速100km。擴建后,機荷高速將成為地面層+立體層共同構成“8+8”車道的高速大通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為節(jié)約土地資源并解決建設難題,機荷項目提出了“高速公路立體復合擴容”及“新基建賦能傳統(tǒng)高速公路建設”的建設理念,計劃將現(xiàn)狀地面層高速公路拓寬為八車道,并新建八車道立體層高速(橋梁或隧道),實現(xiàn)機荷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倍增。
其中,地面層以兩側拼寬既有機荷高速為主,局部分離新建為輔,由原道路6車道改擴建為8車道,銜接城市干道;立體層以兩側分離新建為主,以橋梁或隧道的形式新建8車道,設5處立交,銜接高速路網(wǎng)。
據(jù)悉,機荷高速改擴建將開創(chuàng)我國高速公路立體復合改擴建先河,其立體層以服務中、長距離交通為主,地面層(既有高速擴建)以服務中、短距離交通為主。
項目設計創(chuàng)新應用BIM技術斬獲年度大獎
由于復雜的周邊環(huán)境限制和雙層立體高速設計,給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(zhàn),為應對上述挑戰(zhàn),深高速在項目設計中應用BIM技術,解決工程痛點,賦能工程設計。
具體來說,機荷高速改擴建工程提出擬采用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數(shù)字化管理, 其中,BIM技術是“智慧機荷”的核心,擬通過編碼的頂層設計,讓每個構造物構件都有統(tǒng)一的“身份編碼”,從而形成了一張基礎設施的“身份證”和“體檢表”,可以隨時查看構件信息、健康狀態(tài)信息,為建設、施工、運營和養(yǎng)護,提供可借鑒的數(shù)字化、標準化方案。
科技賦能后:
● 建設更快速: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智慧建管平臺涵蓋質(zhì)量、進度、安全、計量支付和檔案管理等一系列建設管理功能。
● 養(yǎng)護更精準:智慧機荷將實時采集不同路段構件養(yǎng)護情況,通過預防性養(yǎng)護、構件級BIM庫,動態(tài)顯示病害及養(yǎng)護記錄。
● 行駛更暢通:主動交通管控技術,可有效預判未來的交通擁堵,及時干預和控制交通流量。配合AI視頻技術、應急救援聯(lián)動將有效延緩或消除潛在的交通瓶頸,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。
目前,機荷高速改擴建工程已列入《粵港澳大灣區(qū)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》,并成為交通運輸部第一批交通強國試點示范項目、科技示范項目。